您所在位置:首页 -> 院士春秋

践行“医学归于大众”

费滨海

  “我已94岁,感到紧迫,正在写自传。我总认为收集我从医65年来发表的文章汇成‘文集’没有意义。如果将我自己一生的经历实事求是地写出来,较有意义。我写自传绝不夸张,也不掩饰自己的真情。书名暂定为‘写我自己’。”以上摘录的是中科院院士、著名外科学家裘法祖在2008年给我一封信中的话。当时我参与策划的一套《两院院士手札》(后更名《共和国院士回忆录》)曾向裘法祖约稿,他随信给我寄来了其中的一篇约3000字的《坐在慕尼黑大学医学院的教室里》,文章写得既精彩又生动。可惜一个半月后,他就在武汉去世,最终没能看到以他署名居首的《共和国院士回忆录》的出版。
  作为中国器官移植外科主要创始人,裘法祖在国内外医学界均享有盛名。他1939年获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1945年获德国“外科专科医师”资格证书。1946年,裘法祖辞去外科主任职务,毅然携德国籍妻子和孩子回到祖国,受聘同济大学医学院。2001年,回首半个多世纪的异国姻缘,裘法祖曾自豪地告诉记者,他们的婚姻是世界上最美满的婚姻。聪明美丽的罗懿生于德国一个工程师家庭,40年代初就读于慕尼黑大学医学院时与裘法祖相恋,1945年结为伉俪。德国亲友也曾劝罗懿回德国安享晚年,她婉言回绝,说:“我的位置永远在丈夫身边。”
  裘法祖一生都很推崇当年留学德国时的老师著名整形外科教授Lexer的一句名言:“外科学是一门科学、技术和艺术的综合。”裘法祖有句格言:“技术上有高低,但医德必须是高标准的。”几十年来,裘法祖视病人为亲人,其医术之精、医德之高广为人所称道。每年他都要给800多位病人和同行亲自回复来信,是真正在实践“医学归于大众”宗旨。
  晚年的裘法祖业余兴趣相当的广泛,写作、小提琴、钢琴、网球、摄影、集邮都在喜欢之列,偶尔也写写毛笔字。2006年我曾请裘法祖为拟建中的“两院院士翰墨长廊”题词,他题写的是他最喜欢的一句格言:“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裘法祖对我一直厚爱有加,在我编撰两卷本《院士春秋》过程中,他多次来信来电给予鼓励,书出版后还亲自汇款订购数套予以支持。2005年忽接他一信:“附上《科学时报》一页,我读了‘方寸展示诺贝尔奖’一文,立即联想到您编写《院士春秋》一书的毅力,深感您确已步入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心灵世界。”读着信,我一时感慨万千。

  (2013年11月3日《新民晚报》“夜光杯”)

上一篇:一方素帕寄心知

下一篇:独肾米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