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 院士春秋

家乡的青山碧水


沈学础院士

  我很幸运生长在江南水乡长三角地区的常州——溧阳天目湖畔,儿时青山绿水稻田处处,随处可见大片的茂密竹林夹着几棵参天大树,还不时有漂亮的雉鸡飞过,偶尔也有野兔野猪出没,有时就成了村民桌上的佳肴,还有那鲜嫩美味的竹笋。那时候小学校常借用祠堂做教室,祠堂内仍然布满了祖先的牌位,我们似乎是在袓宗的注视下上课或游戏。唐朝诗人孟郊曾在溧阳县尉任上写下名传千古的“游子吟”,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下开始接受人生和文化知识的启蒙。

  记得小时候最开心的事就是春秋时节的“远足”。学校老师带领着我们步行10多公里去爬山观景。沿着崎岖的山路穿越茂密的森林到达山顶看蓝天白云和一望无际的菜花麦浪。母亲往往会为我准备咸蛋和粽子以及一些小零食,那都是平时不容易吃到的食物,个别家庭条件好的同学还背个军用水壶,但大多数的同学都以河水、山涧泉水解渴,那时的河水、泉水清冽洁净都是现今称之为一类或者二类水。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演变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大跃进、文革时期,砍大树炼钢铁、毁竹林种粮食,曾经的青山碧水、小桥流水变成了荒山污水。

  稍后,政府开始意识到环境污染等问题。记得96年国务院委托严东生院士和谢希德院士为首的二十多位生活工作在长三角地区的中科院院士(我也荣幸参加其中) 调研长三角地区可持续发展之路。上海和江浙两省领导热忱接待院士调研团,认真听取院士们的调研报告,并一起探讨长三角地区持续发展必须迈过的坎,诸如能源、基础设施、资源和省市之间同步协调等。大家最忧心的是卫星图片显示出来的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和扩大趋势,治理已是刻不容缓,如无锡边的太湖流域水污染严重,蓝藻暴发,附近居民生活用水满是异味,空气中弥漫着臭气……我们一时心急如焚,为此写了详细的调研报告,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肯定和重视。长三角地区各级政府和民众也深切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多种生物的、化学的和物理的科学措施,着手根治。如今我们看到许多裸露的荒土披上新的绿装,桃花红,李花白,青山绿水又回来了!湖泊河流水质逐步好转,尤其是家乡天目湖水又回到并稳定保持在一、二类水质标准,可以用管道直接接入农家和城镇居民家中饮用。近年来创立了溧阳中关村科技园区,去年又入住了长三角物理研究院。几天前在常州,我见证并参与了“苏南数字化研发与制造协同研究中心”的成立,将引领苏南中小企业进入数字化快车道,在西太湖湾我见到几千亩成片的农家桃园李园夹着垂柳和油菜花以及欢乐谷、生态游乐园中的万花似锦和满面笑容的老人场景,一时间仿佛又回到了童年。

(2019年4月26日《新民晚报》夜光杯)

上一篇:皖南二三事

下一篇:芯片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