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数学物理学部

陆埮 Lu Tan

简历 :1932年2月23日生于江苏常熟。2014年12月3日逝世于南京。天体物理学家。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物理学会引力与相对论天体物理分会主任,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粒子—核—宇宙学联合研究中心主任,第五至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主要成就 :长期从事高能天体物理科研和教学工作。在伽玛射线暴余辉刚发现不久就研究了其星风环境和致密介质环境,有力地支持了伽玛射线暴起源于大质量恒星塌缩的观点。1999年首次提出伽玛射线暴余辉动力学演化的统一模型,可描述从早期极端相对论到晚期非相对论阶段的整个演化过程。此外,在1984年研究发现,夸克非轻子弱过程对奇异星的径向振荡有非常强的阻尼效应。1994年在研究脉冲星辐射时,率先提出了脉冲星的代参数概念。2003年和1987年分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著作和论文 :
《从电子到夸克》(与罗辽复合著)  科学出版社  1986年
Lu, T., Wei, D.M., Song, L.M., The Gamma-ray Pulsars and the Generation Order Parameter, 
A&A, (290): 815-818, 1994
Dai, Z.G., Lu, T., Gamma-ray bursts and afterglows from rotating strange stars and neutron 
stars, Phys. Rev. Lett., (81): 4301-4304, 1998
Lu, T., Huang, Y.F., Dai, Z.G., Wei, D.M., Gamma-ray Bursts, in Cosmic Gamma-ray Source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ed. by K.S. Cheng & G.E. Romero), 225-260, 2004


与吴健雄教授(左)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物理楼前(1990年)

与南京伽玛射线暴研究小组成员在一起(2001年,右一为陆埮院士)

在北京中国高科技中心学术研讨会上作报告(2004年)

与夫人周精玉出席中国天文学会学术年会于厦门大学(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