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 院士春秋

心中牵挂着的一块宝地


汪集暘院士

  我是地道的“长三角”人:母亲是上海浦东人(上海的“土著”),父亲是江苏 吴江人(现划为苏州市)。母亲上世纪30年代初在苏州女子师范毕业后即在吴江县严墓镇国民中心小学教书。父亲东吴大学毕业后去了杭州两浙盐务管理局工作。我1935年10月出生在吴江县的严墓镇(解放后更名为铜罗镇),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后即随家迁往昆明,一去就是八年,因此我的小学是在昆明上的,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我才又回到老家吴江,在震泽中学(解放前名“育英中学”)上的初中。1949年解放后我父亲在浙江省卫生厅工作,我们全家又从吴江迁往杭州,我有幸进了当时号称“江南四大名中”之一的浙江省立杭州高级中学(其他三所为:上海南洋模范中学、苏州中学、扬州中学)。

  1952年全国进行院系调整,我进入了号称“中国地质黄埔军校”的北京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学习,1956年毕业。1958~1962年在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念研究生,取得副博士(相当于西方的PhD)学位后1962年10月进入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1999年与我院地球物理所合并成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我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的是水文地质工作,从凉水(<25°C 的地下水)一直搞到热水(>25°C 的地下热水),前者为“地下水资源”,后者为“地热资源”,两者都是国家的急需,因此工作十分繁忙。今年是猪年,也是我的本命年,虽然行政上已经退休,但仍到处奔波,继续发挥余热。

  从上面的简要叙述中可以看出:我是地地道道的“长三角”人,但又长期不在长三角地区生活、工作,但长三角地区始终是我心中牵挂着的一块宝地。近年来在南通市的小洋口地区找到92°C 的高温地热水,如东县政府和香港宝华集团正准备大力加以开发利用,从发电、供暖、制冷、温泉、康养、工农业利用等从高温到低温梯级开发、综合利用,将宝贵的地热资源“吃干榨净”,造福长三角地区人民!我在南通市已经建有“院士地热工作站”,为正在着力打造的“美丽小洋口乡村示范区”出一份力。同时也正在苏州市吴江区建“院士科普工作站”,为家乡父老乡亲作贡献。

(2019年4月29日《新民晚报》夜光杯)


上一篇: 钦佩

下一篇:根在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