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滨海
“现在社会上捧院士,其实院士不是万能的,书法勉强上得了台面的,也很少,收一些不成样子的作品登出反而降低了院士的威望!我写的是否够起码水平,不好说,要请专家看看,请酌情处理。”这是2006年我向王元征集书法作品时他给我回信中的一段话,从中不难看出至情至性的王元做事的率真与坦诚。
中学时,王元爱好广泛,他对音乐、绘画、书法、小说、游泳等都喜欢。高二时,他随家搬到南京。那时他迷恋上了好莱坞的文艺片,《魂断蓝桥》、《飘》、《卡萨布兰卡》……他几乎每周看一部片子。很多年后王元对自己中学时代喜欢音乐和绘画非常欣慰,他说:“那些深厚的意境使人净化,让人知道最高级的享受,不会再去贪图蝇头小利。”从浙江英士大学转入浙大后,这些爱好与王元都渐行渐远了。直到1995年,王元在关注数学研究的同时才重拾毛笔,练习书法。他曾向欧阳中石取经学习书法,十几年来坚持每天练习书法不辍。毕竟他有较好的书法基础,加之王元一直是个勤于思考、善于学习的人,因而他的书法颇具书家风范的,尤其是他的楷书和行书作品受到了书法家们的好评。
王元是以研究解析数论而为人所知晓,特别是1955年他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3+4”,1957年又证明了更强的“3+3”和“2+3”,当时《中国青年报》曾对他作了整版的报道。1980年,50岁的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曾引起广泛的关注,因为那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继1955年和1957年(少量增补)之后再一次评选院士。由于王元在哥德巴赫猜想的推算史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982年,他与陈景润、潘承洞因研究哥德巴赫猜想而共同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数学家王元说自己“小时候很爱玩,对数学既谈不上讨厌,也谈不上特殊爱好。”“在中学阶段,数学是我爱好的一门功课。”“浙大有良好的学术环境,陈建功院士和苏步青院士长期在那里工作,我几乎放弃了一切业余爱好,全身心地投入于数学学习。”正是王元的努力、勤奋和天赋,大学毕业后他即被陈建功和苏步青推荐到华罗庚那里工作,师从华罗庚研究数论,很快做出成绩,“从此走上了一条数学家通常的道路。”
对于恩师华罗庚,王元在《怀念华罗庚老师》一文中曾回忆说:“早在我初中时,我就听到过华罗庚这个名字。1947年,当我在报上得知他的著作《堆垒素数论》在苏联科学院出版的消息,异常激动,我当时对爸爸、妈妈说:‘将来我要拜华罗庚为师。’”自1952年起直至1985年华罗庚去世,王元与华罗庚交往了三十三年。他与华罗庚合作,1973年证明了用分圆域的独立单位系构造高维单位立方体的一致分布点贯的一般定理,被誉为“华—王方法”,至今在国际上仍被沿用。从1961年到1978年,王元和华罗庚先后合作出版了《积分的近似计算》、《数值积分及其应用》和《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三本专著,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95年,王元撰写了30多万字的长篇传记《华罗庚》由开明出版社出版,并被译成日文和英文。2002年此书获首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
(2013年10月30日《新民晚报》“夜光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