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3日,由上海市普陀区文化局主办、上海市普陀区图书馆和上海清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相望共星河——中国两院院士书画作品展”在普陀区图书馆开幕,共展出郭沫若、竺可桢、苏步青、卢嘉锡、王淦昌、谈家桢和张香桐等90位两院院士精心创作的书法和绘画作品159幅。
程天民院士、胡友梅教授参观展览
|
王威琪院士、归绥琪教授参观展览
|
展览场景
相望共星河——中国两院院士书画作品展走笔
新华网上海10月29日电(记者孙丽萍)
郭沫若、竺可桢、苏步青、卢嘉锡、王淦昌、谈家桢、张香桐……90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的159幅珍贵书画作品在上海举办的《相望共星河——中国两院院士书画作品展》上汇聚一堂,呈现出科学和艺术交相辉映之美。该展将在上海普陀区图书馆持续展出至11月22日。
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郭沫若录毛泽东诗句集联、中国遗传学泰斗谈家桢题写“鹏程万里”、中国神经学奠基人张香桐抄写《道德经》、“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书写人生箴言……众多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科学文化大家丰富多彩的书法作品,包罗楷书、行书、篆书、草书等各种书法形式,不仅书法风格各异,而且以最为形象直接的方式折射出他们的思想性格、造诣情趣、精神世界之博大丰富。
中国两院院士中不乏真正的书法家,科学文化巨匠郭沫若就是其中之一。他的书法受到北宋文豪苏东坡影响,儒雅俊逸,富有文人气质,被称为“郭体”,书画界素有“论画当推白石翁,论字当推郭沫若”之说。此次展出的两件郭沫若书法作品,分别是“喜看稻菽千重浪 跃上葱茏四百旋”和“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系郭沫若于上世纪60年代中叶在上海朵云轩即兴书就,既有时代烙印,又有革命浪漫主义气韵,十分难得。
两院院士的书法作品不仅颇富专业水准,而且内涵深邃,或寓人生、事业、学问的奥义,或折射出科学研究的不凡境界,足以令观众玩味再三,如裘法祖的楷书作品写道:“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妙趣横生且充满哲理。飞机设计专家屠基达以楷书写就杜甫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令人联想起中国飞机制造事业的“腾飞”。
两院院士中有许多长寿长者,如薛社普、盛志勇、张金哲、师昌绪、闵恩泽、程天民等都享有高寿。他们的养生之道也在书法作品中得到体现。95岁高龄的院士薛社普创作了一首草书七言诗,诗中写道:“细胞衰老可还童,编程养生夕阳红。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顺奔百岁天年。”这首诗道出了大科学家独特的养生法门。
两院院士中还有许多“文理兼长”、多才多艺的跨界高手。研究人工晶体的沈德忠院士年轻时曾自学绘画,他创作的一组16张钢笔连环画《列宁:我们给你派个讲师去》形神兼备,令不少专业人士赞叹。
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原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为该展作序称,科学与艺术都是人类认识与思维活动的结晶,彼此不分伯仲,相得益彰。中国两院院士创作的书画作品,不仅折射出他们多姿多彩的生活和高尚情趣,更能使人从中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内涵。
“在中国,两院院士是个特殊的群体,多少让人觉着有点神秘。而这一展览可让中国科学文化界的‘大家’们尽显其平淡、朴实、真诚、博学的本色,为普通人所了解和欣赏。”耗时数年筹备该展的资深出版人、上海清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费滨海,曾编辑出版《院士春秋》和《共和国院士回忆录》,与许多院士结下深厚情谊。他认为,两院院士书画作品与一般书画展览不同,更富有激励奋斗、启迪智慧的“正能量”。
“相望共星河”取自唐朝诗人韦应物《新秋夜寄诸弟》:
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
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
方用忧人瘼,况自抱微痾。
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